blockchain/internal/lib/strategy
王性驊 df849d98b7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..
ema.go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ema_test.go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entity.go add cassandra 2025-08-15 07:41:29 +08:00
macd.go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macd_test.go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readme.md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ring_queue.go feat: add ema strategy 2025-08-15 09:36:36 +08:00
ring_queue_test.go feat: add ema strategy 2025-08-15 09:36:36 +08:00
sma.go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sma_test.go add sma ema macd 2025-08-17 22:48:13 +08:00

readme.md

技術指標整理SMA、EMA、MACD

1. SMA (Simple Moving Average)

原理

  • 計算某段時間內價格的「算術平均值」。
  • 例如20 日 SMA = 最近 20 天收盤價的平均值。

公式

* 簡單地將一段時間內的收盤價加總,再除以該期間的交易日數。 例如5 日SMA 就是將過去 5 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加總後除以 5。

使用時機

  • 想要觀察「長期趨勢」時(例如 50 日、200 日)。
  • 作為 支撐 / 壓力線 參考。

優點

  • 簡單易懂,市場上最常見的基準。
  • 適合長線投資者,看清楚大趨勢。

缺點

  • 對價格變動反應慢(容易「滯後」)。
  • 在震盪盤中容易給出假訊號。

SMA 大趨勢濾網

  • 使用時機:想要知道市場長期偏多還是偏空。
  • 案例:台股站上 200 日 SMA → 牛市傾向。

2. EMA (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)

原理

  • 對「近期價格」給予更高權重的移動平均。
  • 例如20 日 EMA 會比 20 日 SMA 更快跟上價格。

EMA指數移動平均設計的目標是

  • 越新的資料 → 權重越大。
  • 越舊的資料 → 權重遞減,但不會突然歸零。

公式

*  EMA = α * close + (1 - α) * prev_EMA

其中:

  • close = 當期價格
  • prev_EMA = 上期 EMA
  • α = 平滑係數 (0~1 之間)

問題在:怎麼選 α 才合理?

這裡的依據是要讓 EMA 的「有效週期」接近 N。

  • 如果用 SMA簡單移動平均每一筆資料在 N 期內的權重相等 = 1/N。
  • 但 EMA 要設計成:最近資料權重大,舊資料權重指數衰減。

透過數學推導(加權和 = 1且平均壽命接近 N得到 α = 2/(n+1)

👉 這樣設計的結果是:

  1. EMA 的「記憶長度」大約等於 N。
  2. 和 N 日 SMA 的「平滑程度」接近,但又能更快反應新價格。
  • 使用時機
  • 想要「更快捕捉趨勢」的交易者。
  • 常用於短中期判斷,例如 12 日、26 日 EMA。

優點

  • 反應快,能更快抓到趨勢轉折。
  • 適合短線與波段交易者。

缺點

  • 容易被假突破影響,訊號較「吵」。
  • 在盤整時誤導訊號比 SMA 更多。

EMA 快速抓轉折

  • 使用時機:提早嗅到行情的變化,適合短線/波段。
  • 案例BTC 出現 12/26 EMA 黃金交叉 → 多頭信號。

3. MACD (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)

原理

  • 由兩條 EMA (快線、慢線) 的差值,再加上訊號線組成。
    • MACD 線 = 12 日 EMA 26 日 EMA
    • 訊號線 = MACD 線的 9 日 EMA
  • 用來判斷「動能」與「趨勢強弱」。

使用時機

  • 當價格趨勢明顯時MACD 很有用。
  • 適合判斷「多空動能轉換」、「背離現象」。
  • 常搭配交叉訊號使用:
    • MACD 上穿訊號線 → 看多
    • MACD 下穿訊號線 → 看空

優點

  • 不只是趨勢,還能判斷「動能強弱」。
  • 有交叉、背離、柱狀圖多種訊號。

缺點

  • 還是屬於「落後指標」,轉折不會在第一時間。
  • 在盤整行情中也會有很多假訊號。

MACD 動能 & 背離

  • 使用時機:想知道趨勢是否有力氣繼續。
  • 案例:價格創新高,但 MACD 沒創新高 → 頂背離,可能反轉。

4. 使用上的限制

  1. 都是「落後指標」

    • 不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你轉折,只是確認趨勢。
  2. 震盪行情容易誤導

    • 當價格在小區間來回SMA/EMA 會不斷交叉MACD 也會亂跳。
  3. 參數選擇影響很大

    • 太短 → 訊號過於頻繁。太長 → 錯過行情。

5. 三者組合策略

  1. SMA (200 日):判斷長期方向。

    • 價格在 200 日 SMA 上方 → 偏多操作。
  2. EMA (12 日 & 26 日):判斷短中期趨勢。

    • 12 日 EMA 上穿 26 日 EMA → 留意進場。
  3. MACD:確認動能。

    • MACD 黃金交叉,柱狀圖翻正 → 動能支持。

實戰例子

  • 2020 年 4 月,比特幣站上 200 日 SMA + EMA 黃金交叉 + MACD 翻正 → 開啟牛市行情。

6. 總結比喻

  • SMA = 老師傅,看大方向。
  • EMA = 年輕駕駛,反應快但容易緊張。
  • MACD = 汽車轉速表,看力道強不強。

組合起來就像開車上高速公路:

  • 先看導航SMA
  • 再看方向盤反應EMA
  • 最後看轉速表MACD